简介

始皇帝: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百家争鸣(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同学之间能不能相亲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教师是否敬爱;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

合格的就叫作“小成”。

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能触类旁通,他们的见解行动已能坚定不移,这就叫作“大成”。

这样才能收到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的效果,使跟前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向往来归,这就是施教的过程。

经历九年的教育,初步成才。

有资格加入这类官学,至少属于大夫阶层。

至于底层的奴隶,黔首,庶民等,皆是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教育。

直到孔子时代,孔子创办私学,打破官学对教育的垄断,教育开始下移,从士大夫阶层下移到普通的士人。颜回看似贫穷,可也有五十亩地,有姓氏,曹姓颜氏,属于没落的贵族,属于士人阶层。

至于平民黔首等等,却是无缘求学。

经历春秋动乱,又是战国征伐后,有所损益,赵之学宫在变迁着,一方面有着传统的周朝官学特色,一方面又是融入私学的特色。

在赵之学宫当中,有着赵国权贵子嗣,在那里学习六艺;也有普通的士人,没落的贵族前去蹭课,听着讲学。

老师们也不驱赶,在讲述着课程的时刻,也不断灌输自己的私货,借古讽今,批判社会,骂这个君王,批判那个君王。

孟子直接开骂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

梁襄王听后,也只是笑一笑,权当没有听道。

可若是在后世君王,早就以大不敬罪,诛杀孟子,杀其九族。

这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喜欢始皇帝: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请大家收藏:(m.6shufang.com)始皇帝: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六书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