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战国之天下纵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章 名士自齐来 墨子得与失(3/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话说齐桓公六年,恒公去世。齐国历史上著名的齐威王继位。当时,田齐正式取代姜齐已经近三十年,但这三十年间,齐国尚未从姜齐末年的内乱中恢复过来,国家改革的阻力非常大,条件也不不好。

各路诸侯趁机攻伐田齐。因此,齐国的国力一直比较弱。其时,齐国内政纷乱,军旅不振,政局岌岌可危,刚继位的齐威王却不理国政,沉湎女乐,一时间,诸侯并侵,国人不治。

“国内形势日渐严峻。然而,群臣却不了解这位新君的脾气秉性,不敢进言劝谏。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这个时候淳于髡看不下去了。用自己擅长的隐语讽谏齐王。

淳于髡问齐威王道:大王,国中有大鸟,栖息在大殿之上,三年不飞不鸣,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齐威王胸有大志,只是暂时消沉,并非昏庸无能之辈,淳于髡的讽谏一下子点醒了他,他也用隐语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其实尽管淳于髡出身卑微,又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却得到了齐国几代君主的尊宠和器重。在齐桓公田午创办稷下学宫时已经是稷下先生。他也被齐威王立为上卿,那是相当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才干的。

然而,这都不是此人最牛逼的状态,这人最牛逼的状态就是他,经常性欺负儒家亚圣孟子并且是孟子的主要对手。曾经几次与孟子交锋,展开辩论。

一次,孟子游历齐国,淳于髡知道后,便去上门找事:请问先生,男女之间授受不亲,是礼制所规定的吧?。

人家孟子是个老实人,全然不知他在给人家挖坑,规规矩矩地回答:淳于先生,你说的男女授受不亲当然是礼制规定的。

淳于髡这个缺德玩意就说:假如你老婆掉水里了,兄弟我是救她还是不救呢?

孟子人老实啊,自然很生气,心想这个淳于髡简直是他摸得胡说八道我老婆掉水里怎么可能让你看见:嫂嫂溺水了不去救,简直就是狼心狗肺!可能孟子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大失体统,慌忙补充说:男女授受不亲,的确是礼。但救嫂子,是权宜之计啊。这话没毛病吧?

淳于髡讥讽孟子:那现在天下黎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你为什么不伸出友爱之手呢?

孟子说:救天下黎民要授之以道。我老婆掉水里,可以拉一把。难道天下人还得挨个去拉吗?

其实淳于髡明白人家孟子是圣人,他的作用是教化,不可能凡事都亲自去做。但是臣妾做不到啊,臣妾看见孟子,就想找事讥讽,看见儒家就感觉不适,想上去欺负一下,这是不是病啊?

各位看见没,从根子上说,你妈和我一起掉水里,你先救谁的根子,似乎是从这来的。

还有一次,孟子闹脾气要离开齐国时,淳于髡问他,你身处三卿的高位,却下不能救济老百姓,上不能辅佐君王,所谓的,仁者,就这样跑了,对得起你的工资吗?

孟子一看,我去,这就上纲上线了,赶紧将伯夷、伊尹和柳下惠扯了出来说事,我是臣子,不以贤事不肖,伯夷就是这样干的。周旋于汤、桀之间五次,那是伊尹。不厌恶污君,不推辞做小官,那是柳下惠。他们三个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仁。君子只要心中,仁,就行了,又何必事事一致呢?你少管我,我就任性了咋地把?

淳于髡很吊炸天的继续责问,鲁缪公的时候,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但鲁国不断失地。这样看来,所谓贤者对国家有什么用?我看根本没鸟用!!!

孟子一看也不能倒架子啊!就说,虞不用百里奚而被灭亡,但到了秦缪公那里却成就了霸业。不用贤人就会灭亡,有了贤人却不会任用,他怎会不被削弱呢?

淳于髡随即否定了孟子自己标榜贤者的话:有本事的人必然展现出来,做事情不见功效的人,我还没看到过呢。所以根本没有贤者,如果有,我肯定认识他。

孟子一看,你这不是胡搅蛮缠吗?就说起孔子在鲁国做司寇的故事,孟子也知道那时孔子不被重用,在祭祀的时候,鲁君失礼,祭祀用的肉迟迟不上,于是孔子也故意无礼而去。孟子说,不知道的人以为孔子是为了几块熟肉闹情绪,其实孔子是被别人无礼对待。所以孔子愿意以微罪辞行,而不是苟且留下。懂不?一看你淳于髡就没啥文化,整天就会胡搅蛮缠。

孟子是说自己像孔子一样被无礼对待,因此离开齐国,这是圣贤的必须选择的行为,滑稽如淳于髡者你明白个屁啊?

而淳于髡也不能倒架子啊,撇撇嘴,咋说你都是亚圣,咋说你都有理,你爱咋咋地,我懒得理你。

好,战国最大的喷子来了,这货谁都敢喷,喷君王,喷亚圣,不知道自己这小身板,能不能扛得住。

“淳先生,齐国名士,天下皆知。在下不过山野村夫而已,不知先生找我何事?”

“在下听闻先生融铁石为水,三日锻剑五把,皆是神品。特意前来欲以一观。不知雷先生可否?

“淳先生,在下是打造了几把剑,不过说神品有些夸张了,剑是在下的一个兄弟收拾的,我也不知此时他放在何处。恰好此时他出去办事,淳不如先生明日再来一观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m.6shufang.com)战国之天下纵横六书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